成都网站建设|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网站制作|网站案例|网站优化|网站推广|企业邮局|服务器租用|广告设计
一、中国设计普遍缺乏和商业融会贯通的能力! ■中国的设计师们由于对于视觉的过份关注,或者说,设计师沉浸于自我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不可自拔,直接导致了设计行为与商业目标的错位。设计的艺用价值与商用价值之间关系,如同感冒胶囊的糖衣与药粒的关系,直接吃药粒,是令人难受的一件事情,加上糖衣便可以让我们忽略药的味道而只关注其功效,商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似,其间夹杂有不可言喻的商业目的,但是,我们绝不能直接跟消费者说:我要赚你的钱!而是换成另一种说法:你使用我的产品,你将受益无穷!仅仅是这种形式上的转换,我们就把对自己钱包的警惕转为对该物品的强烈占有私欲!这种利益载体的定向置换,是商业设计得以发挥其作用的温床和唯一生存理由。但是设计师常常情不自禁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把设计的个人最高境界设定为视觉表现的极致化或唯美化,而无视设计对象“本体属性”的客观存在和条件制约!很多设计师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面对一个普通的包装设计课题,在动手创作之时脑海中反复思考的不是如何用贴切的表现策略去达成合理的设计目标,而是不断在脑海中搜索曾经在某个书本中打过照面的某款漂亮的包装形式,企图跃过对设计对象本身的研究直达虚构的理想境界,结果往往是徒劳而返! 二、中国的设计狠缺视觉格调! 设计的视觉格调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 操控形式美感及视觉张力的纯熟手段; ※ 对于需解决问题的理解深度; ※ 对表达欲望的克制力; ※ 敢于独步蹊径的勇气。 ■中国的网站设计由于起步晚,先天的不足与缺乏底蕴等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设计师由于整体过于年轻化,导致整体设计观感都过份生猛,当然,就此而言,这并没有错,然而不幸的是,它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设计视觉趋同的时尚,成为大多数人不究根源的追随,它令我们失去设计的根基,变得浮躁,变得迷失……他们把设计的视觉问题当成了设计指向的最终目标。就像现在非常流行的艺术海报设计,本来艺术海报是做为一种体现设计师社会责任感、内省及反省自我、实验探索新设计语言的特殊载体,但现在,设计师们做海报的大多缘由,大多是哗众取宠,或者想通过此种“获奖捷径”,直达“设计名人”殿堂,供万人仰慕,以图个人虚荣。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中国没有太多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海报作品,能见诸报 章、作品集的,多半是广告创意+生猛图语式的虚张声势,剥掉其外衣,便可见到赤裸裸的功利标签,同时还不泛幼稚。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大多在第一个方面狠下功夫,且也有不少人小有成就,但这类设计师表现出来的天份往往只能体现在“艺术海报”“个人推广”等载体上,一碰到具体的商业问题便束手无策,甚至很多时候,设计师都必须以虚张标榜自我“艺术家”形象的方式来掩盖自已对于商业的无知及设计人格的不健全。 三、中国设计缺乏“做设计”与“玩设计”的有机结合! ■“做”意味着设计一份职业、一份工作,是养家糊口的方式,“玩”意味着设计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状态不同,决定了境界的迥异。纯粹的做设计注定是一种痛苦,而纯粹的玩设计注定只能是自娱自乐。因此没有玩的心态去做设计一定做不好也很难做下去,同样没有做的态度去玩设计一样玩不转也玩不长久。 ■我们的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生怎样玩设计,而我们的企业因为发展时间短、底子薄,很担心被玩死,因此只需要脚踏实地做设计的。或许没有学会玩设计的人更容易逐步适应企业的需要去做设计,而已经学会"玩设计"的人却很难去适应企业去做设计。这也是目前设计就业难产生的根源之一。 ■我们常常对欧美的许多设计作品叹为观止,因为思维方式的绝然不同,他们的设计师敢玩,会玩,而且玩得有高度有水准。虽然目前国家对于设计师的归属还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与相应的职称评定,不管以后情况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设计师绝对不会归属到娱乐业里面,即使设计师的作品(这里指已进入消费阶段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也在娱乐大众。 ■如果“做”得毫无乐趣可言只是为了生存,在各种职业中,正因为大部分人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来排解心中的郁闷与压力。“玩”则意味着衣食无忧,无论玩的结果如何,只要开心就好。 四、中国设计缺少对“快餐式”现象的深刻反思! ■“快餐文化”近几年大方位铺天盖地的卷入我们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变得如此充满物欲与急躁匆忙:吃快餐面、速冻饺子、激素催大的鸡鸭;喝易拉罐绿茶、速溶咖啡;穿一次性的长丝袜、一拉得领带;用智能电器、傻瓜相机、快速搅拌机……这种“立等可取”的“快餐文化” 现象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在颠覆人们对时间概念的同时,似乎也破坏了人们对安宁、祥和的感觉,现在的人们猛然间发现,当我们的生活日趋快捷、便利、智能时,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乏味无趣!现代的产品设计目的过于性明确,功能过于显赫、过于直奔主题。许多新产品设计因为太过省事、太过功利、太过直奔主题而遭到百姓们的遗弃。 ■中国设计师们的成长历程,大抵是有点美术功底,学点软件,结合到处搜集的“葫芦”,象模象样地画个"瓢",这就是搞设计?没有想法可以借鉴下别人的想法,有没有“剽窃”的嫌疑?不好说,因为大部分设计都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有没有搞错?不好说,因为的确满世界都有这样的"瓢"。 ■不要说是搞设计的,就是普通人谁还没有一点想法?但是孤立的想法永远都是想法,所有的想法在变成实际行动之前,它都仅仅是想法,一些浮现在脑海里的思维片断,其余什么都不是!只有将想法的来龙去脉能够搞清楚,即:理清思路后的“想法”大概才能比较接近那个被大伙YY过很多次的词:"创意"!因此搞设计有想法算不了什么,有思路才算真本事。火花总是在碰撞中产生的。想搞清楚、有思路的设计才叫真正的设计。而成功的设计结果往往依赖于至少拥有两到三种专业技术——比如社会学,设计学和企业战略等。